萬物復蘇的四月, 我們帶著玉蝶善愿濃濃的愛心來到了位于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這里居住著全國近四分之一的苗族、近一半的侗族人口,古樸典雅的木制吊腳樓依山傍水的點綴在大山深處,高低錯落,靜謐迷人。
繞過叢山峻嶺,走過逶迤起伏的山路,驅車近五個小時,我們到達了第一所幫扶小學——臺格小學,學校是一棟兩層磚瓦小樓,一樓的兩間教室包含了學校的三個年級,二樓是教師宿舍兼學校食堂,由于年代久遠,小樓的第二層已經破爛不堪,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在這所17個學生的學校里,只有一位老師,老師不但要教學,還要負責學生們的營養午餐,包攬學校里的大小事務,這對一位只有二十五六歲的男老師來說,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在這與世隔絕偏僻之地,他的執著,他的堅持,他的韌勁,怎能不讓我們肅然起敬。
從臺格小學出來,幾里山路便到了第二所學!干榮小學,學校唯一的老師姜老師已在在路邊眺望我們多時,這位姜老師已經教了半輩子的書,教了村里三代人,很多學生已經走出大山,在大城市里施展才干,而他卻一直“孤獨”地守望著這座大山,發著自己的微弱卻又明亮的光。 一棟風雨的木樓,幾間簡陋的教室,幾塊黑板,10多套破舊課桌凳,這就是姜老師為孩子們駐守的家。“沒辦法,這里偏僻落后,年輕的老師沒人愿來,我是本地人,有這么點文化我就得挑起這份擔子”。 在和姜老師的交談中讓我們讀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堅強,看著他爬滿了皺紋黝黑的臉頰,眼睛里透著堅定的力量,我們唯有緊緊的握著老師的手,道一句老師您辛苦了。
沿著蜿蜒陡峭的山路,聽耳邊鳥鳴不絕,驅車1個多小時,一面五星紅旗飄揚著出現在視野里,這就是此行的第三所學!拘W,小學所在的懂熬村是典型的苗族村寨,因為交通閉塞,這里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此行我們不僅要為懂熬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帶去禮物,還要去慰問因村寨失火受災的12戶村民。進入村寨,學校被一排排苗家吊腳木樓包圍著,占地面積僅有80平方米的三間教室,2名教師, 49個學生,因為辦學條件十分艱苦,經常是幾個年級擠在一個黑暗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走進教室看著孩子們咬著筆頭在昏暗的教室里專心的寫功課的樣子刺痛著我們每個在場人的心。
三個學校的幫扶活動,只能用“震撼”二字來形容我們波瀾起伏的心情,在老師和孩子們堅定地目光里,讓我們真正感悟到,只要心有明鏡、則可睿智一生;只要心無束縛、則可悠然一生;只要心有溫暖,則可花開一生。無論老師和孩子們身在何處、身臨何境、身向何方,縱然人生迷霧重重,縱然道路坎坷崎嶇,縱然前路山重水復,只要冷靜達觀,意志堅定,坦然面對,迎難而上,最后,一定可以站在勝利的驛站聆聽苗嶺風中傳來的錦瑟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