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愿愛,在傳遞
——玉蝶善愿榕江縣上歸里小學愛心行
2015年5月21日,經過了兩百多公里六個多小時的艱難行駛,我們終于到達了崇義鄉上歸里村。
一棟兩層樓的木質教學樓在山間格外的顯眼,陳舊,久遠都不足以形容它所經歷的年代,無論風吹雨打今天卻還依然屹立在這里,這所上歸里小學是1976年用村里的集體糧倉改造而成的。學校離榕江縣城還比較遠,目前學校有兩位老師--吳浪和他的妻子,這兩位老師是代課老師。2010年,鄉村學校撤并建,上歸里小學由原來的完小變成了教學點,只保留一二年級和一個學前班,原來的老師也因此全部調走。吳浪一個人申請留下來,堅守這個偏僻的學校,守著這里山寨的幾十名孩子。今年39歲的吳浪,是土生土長的榕江縣崇義鄉歸里村上歸里侗寨人,1996年初中畢業后,他放棄外出務工的機會,從父親吳順國的手中接過教鞭,開始在這距離鄉政府所在地30多公里的歸里小學從事他的代課生涯 。而他的妻子則是另外一個學前班的老師,他們已經在這里艱苦地堅守了十六年的時光!十六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六年呢,然而他們卻把他們最美好的時光留在了這里,他們無怨無悔,他們心甘情愿,他們為能培養一批批的學子而感到心滿意足。我們的敬意油然而生。
雖然這是我們此行善愿的最后一所小學,但由于時間的關系,當我們趕過來時可能孩子們到放學時間了,老師說:“你們慢慢來,山路不好走,我們等著你們”。這種關心和理解讓我們很感動,趕路的辛苦化為了烏有。在行車路的一條岔路口上我們看到了一面旗幟,上面寫著“一帆風順”,大家看后有點納悶,誰會在這放一面旗幟為我們引路呢?
我們來到了學校,學校學生很少,教室很安靜,一進教室孩子們都在乖乖的坐著,很安靜,兩只小手放在課桌上,眼睛好奇的望著我們,這是學前班的學生,一共三十一人,我拿著照相機給他們拍照,他們有的靦腆的笑著、有的害羞的低著頭 ,有的......不知道為什么在他們面前總有拍不完的鏡頭,
總想把此時的他們永遠地留住,與學前班相對的一個教室要吵鬧些,但不同的是他們是相背的坐著,難道他們坐錯方向了嗎?不是的,這個教室里安排有兩個年級:一年級和二年級,這兩個年級是背對著上課的,由于老師嚴重匱乏,一個老師教完了一個年級緊接著教另外一個年級;吳老師的妻子則是另外一個學前班的老師,沒有任何報酬,每天和丈夫伴隨著這些可愛的孩子們,辛勤培育著這些花朵成長,就這樣他們夫婦倆在這所小學一直堅持到現在,聽完了吳老師的介紹后,我們在場的每一個玉蝶工作人員內心都感到無比的酸楚,更讓我們覺得玉蝶這次的送愛心活動力量還太小,希望社會上更多有愛心的人士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希望我們國家再投入多一點的師資力量到這里來,那么他們將走得更好些,走得更遠些。親愛的孩子們無論前方的路有多艱難,只要有老師在,有我們玉蝶善愿的愛心在,你們就不要怕,我們會為你們保駕護航。
那面給我們指路的紅旗的來歷后來也得到了答案:為了不讓我們在來的路上迷路,吳老師特意為我們插上的!“一帆風順”包含了多少心愿與祝福!應該用什么樣的詞來形容此行呢,我想任何華麗的辭藻在這里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讓我們得到更多的是感動與感激,他們在感激我們玉蝶善愿,同時,我們也在感激他們為社會、為家鄉所做的一切,感激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神食糧。到此,此次的榕江之行就全部結束了,再見了可愛的孩子們,再見了敬愛的老師們,愿你們未來的路像那面旗幟一樣“一帆風順”。
通訊員:李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