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玉蝶善愿公益隊伍一早就踏上了前往關嶺縣的行程,車行半路還是陰云密布,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可是到了安順市關嶺縣的新鋪鎮卻是艷陽高照,高溫難耐,同事說現在的溫度已經達到三十多度了,稍微動一下就會汗流浹背。經過了四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玉蝶善愿團隊的兩個物資車終于到達了涼帽小學。校門口熱情似火、熱烈怒放的三角梅十分惹目,一團團,一串串、一簇簇在綠葉的襯托下鮮艷奪目,它們整齊地排列在校門兩旁,就像莊嚴的衛兵,更象等待我們到來的歡樂的孩子們,看了讓人精神倍爽,一路上的疲憊頓時全無了。
涼帽小學是地處邊遠山區的一所村級完小,創建于解放初期,迄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學校位于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涼帽村,距離縣城43公里,交通非常不便。學,F有教職工13人(其中支教老師3名), 7個教學班、251名學生(其中少數民族近70%),生源主要來自本村(涼帽村)和附近的納麻村。由于村寨依山傍水散聚,村居零星分布,部分村寨距學校較遠,造成學生上學困難。落蟒、納麻和納哨坡等幾個村寨的學生每天往返8公里左右的山路,特別是落蟒及納麻來的學生,上學全部是爬坡,從坡腳爬到坡頂。
進去后,正是課間休息時間,有的孩子在操場上玩,有的孩子在打乒乓球,正玩的不亦樂乎;有的孩子在教室里看書,畫畫,寫作業,有的孩子趴在課桌上睡覺。。。。。。見到我們,老師和同學們都很熱情,高年級的同學還主動地幫我們把物資搬運到各個年級,然后校長組織各個班級的老師把校服,書包,鞋子等物資發放到每個同學的手中,在與一位老師的交談中,我發現這位老師的普通話說得特別的標準,一聽就不是我們說的“貴普”話(貴州普通話),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是位支教老師,叫白寶康,來自河北滄州,出生于1989年的他還是位自由公益人,2015 年1 月報名參加滴水公益貴州支教項目,于2015 年3 月1 日正式到貴州涼帽小學支教至今,本期服務期限至2015 年7 月10 日,F任教于涼帽小學一年級,擔任數學、音樂、美術、體育和地方課程等5 科目教學工作。他還介紹與他同期的還有兩位支教老師,分別來自吉林的郭旭老師和來自安徽的胡秦利老師。來這里支教快一個學期了,他說來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見到了很多東西,最讓他心疼也放不下的是這里的孩子,孩子們都是留守兒童,平時都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就是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柱,所以他們深感責任的重大與肩負的使命。聽完他的介紹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不計個人得失,甘心情愿的來到這偏僻的山村教書育人,為了山區孩子奉獻出人生最寶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雖然玉蝶善愿的精神和他們一樣,也在無私的奉獻,可是他們幾年來告別父母親人,離開熱鬧的都市,扎根山村,吃苦耐勞,無怨無悔的精神更讓人欽佩。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我,也感動著這里的每一位孩子,在這里我要說一聲“老師,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顒涌旖Y束時,我執意要給他們這三位遠道而來的老師留個合影,也許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會回到他們的故鄉,但是此刻他們的身影卻永遠留在了這里,他們的心會留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美麗的身影會永遠留在他們教育過的孩子們心里!
活動結束了,車子緩緩駛出了花海一樣的校門,這里不光花美,山區鄉村老師美,支教志愿者老師們更美!也愿我們玉蝶善愿的精神也像他們一樣,青春永駐永遠留在這里,并將延續下去,同時也希望涼帽小學的孩子們好好學習,長大后回報自己的母校,回報老師,回報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