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傳遞—江口縣茍腳小學
2016年3月22日,我們結束官壩小學的善愿活動,準備乘車趕往茍腳小學時已經14:30時,聽來官壩小學的老師說:從這里到茍腳小學大概要一小時左右才能感到,不抓緊緊時間的話,同學們已經放學,對于我們來說是比較心急的一件事情,擔心錯過和同學們見面的時間,又怕晚到會影響孩子們回家。
在車上我看了下關于茍腳小學的介紹:茍腳小學原名紅星小學,修建于1965年,是一所非寄宿制學校。它座落在江口縣閔孝鎮沙壩河村最偏遠的茍腳片區,倚靠在山腳下,學校門前有一條明亮的小河,門前柳樹成行,周圍青山連綿,從學校出發到閔孝鎮上有17公里,其中6.5公里為通村小路;茍腳小,F有在校學生40人,其中學前班26人,一年級8人,四年級6人,現有教職工5人,其中食堂工人、學校保安各1人。
看過茍腳小學的簡介,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學校的學生太少,擔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可能會影響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或者對學生心理和未來的成長產生一些影響;同時我們也為堅守在茍腳小學的五位老師感到十分的傾佩和敬仰,正如一首詩里描寫的那樣“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他們為了家鄉的孩子們,奉獻了自己青春和熱情,他們可能看上去很不起眼,卻在我心中很高大。
下午15:40時左右我們在車上已經可以遠遠地看見茍腳小學的教學樓,離學校還有幾十米的必經之路上我們看見:那條小河因為連日的雨水,河水已經漫過了橋身,當汽車從上面經過時,漫過輪胎的三分之一,這會對同學們上學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擔心在異常天氣下同學們上學的安全問題。
走進學校,在教室窗外就看見同學們開心的玩游戲看書,此刻我們的心情放松了許多。先前的擔心也煙消云散,他們是快樂的,他們是健康的,即使在人數稀少的校園環境長大并沒有給同學們的童年造成什么影響,在他們眼里家鄉是美好的,學校是美好的。山區生活并不代表偏僻和荒涼,是這樣的環境和生活給了他們最好的磨礪。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需要一份精心的努力,每一份成熟都經過坎坷的鋪墊,大山的堅實讓大山的孩子學會了堅強,他們能夠快樂的面對生活。
和老師相互介紹一些基本信息后,我們便把此次為同學們精心準備的禮物送到教室里,看到我們的到來;同學們有的對著工作人員敬禮、有的露出開心的笑容、有的以最快的速度跑過來幫忙,看著一件件嶄新的校服,精美的禮物發到每位同學的手中時,那開心快樂的畫面,是那樣的迷人和溫暖。
結束茍腳小學的活動,離開學校前,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歡送我們離開,心里充滿了難舍和輕松。今天的善愿之行對于生活在茍腳小學的同學們來說,我們送來的只是一份小小的“愛心”,但對于他們的成長來說也許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收獲,因為這份小小的“愛心”,會讓他們感受到:時刻關愛他們的不僅僅有父母、親人、還有社會;這份“愛心”會陪伴著他們成長,希望他們擁有這樣一份“愛心”,今后用這份“愛心”去幫助跟多需要幫助的人,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