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早晨8點伴隨著車窗迷霧和蒙蒙小雨,各部門員工組成的玉蝶愛心團隊滿載著愛心物資由貴陽向銅仁市思南縣出發,為鄉村小學送上秋冬溫暖,今天的任務是到四所鄉村小學和家訪特殊貧困學生。
這是我進入公司以來第一次參與善愿活動,懷著別樣的心情設想著做善愿活動是什么樣子,對自己來說是既新奇又寶貴的體驗。貴州的初秋陰雨綿綿、寒風瑟瑟充滿著寒意,但我們的愛心團隊是火熱的,經歷了4個多小時的車程抵達了第一所小學:堰塘小學。
當看到孩子們淳樸童真的臉時,心情遠比車上設想的更加激動和熱烈,這次給孩子們帶來的是兩套校服兩雙鞋子和書包文具,一到大家就快速搬下物資,按預先統計的數量尺寸分發到各個年級,孩子們雖然對我們感到陌生和疑惑,但拿到新書包新校服的時候還是開心雀躍。
結束之際,和老師交談中得知,孩子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家由老人照看,老師對我們說道,學校想收齊校服費給孩子們置辦校服是十分困難的,就算是幾十塊錢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容易的,對城市里普通家庭來說不足掛齒的事,在這里是手頭緊了又緊成了重大的負擔,學校在之前就有了定制統一校服的想法,但由于收不齊費用而作罷。聽到這里我不由得一陣心酸,我們日常生活中某些觸手可及的東西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卻是如此遙不可及!校長和老師的不斷感謝我們為孩子們帶來的幫助。
帶著變得沉重的心情簡短告別堰塘小學,開始趕往下一個目的地:木蕓小學。
到達木蕓小學的時候孩子們還在上課,秋天帶有落葉飄落的校園此刻顯得更加寧靜,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寂靜,在和校長交流過后通過廣播告知正在上課的老師組織孩子們來到操場上領取新校服新書包,孩子們都有些靦腆,不愿意上前領取,同行的姐姐的熱情很快融化了大家,孩子們紛紛上前領取了東西,臉上開始綻放出笑容,看著孩子們穿著印有木蕓小學統一字樣的校服,想到我自己的學生時代,雖然討厭穿校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校服是我們學生時代不可或缺的標志,多年后回想起來或者看到當年穿的校服的時候,滿滿都是關于學生階段單純美好的回憶。多年后這些孩子們長大成人或許記憶里會涌現的是人生第一套校服和一個叫玉蝶的公司有關,玉蝶不再僅僅只是一個企業名字,而是出現在童年里伴隨成長的溫馨回憶。和孩子們合影完之后,孩子們整齊的說了謝謝,這是一種做其他事情無法替代的感覺,孩子們那么懂事乖巧,卻因為現實問題缺乏教育資源甚至缺乏生活資源,讓我們意識到善愿這件事是我們要堅持走的路,我們還要繼續去到更多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將愛心傳遞到更偏遠的山村,用愛將貴州山村的角落點亮,為孩子們照亮走出大山的路。匆忙告別孩子們和老師們過后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河坡小學。
到達河坡小學時,孩子們正是課間,但是操場人影稀疏,幾個高年級打鬧的男孩子看到我們這一撥人時,投來了好奇又可疑的目光,校園里樹木茂盛,花壇綠蔭蔥蔥但是有些許缺乏打理,花草野蠻生長,大概孩子們也同樣在這里頑強成長著。講清楚緣由過后校長給我們開了門,孩子們紛紛爭著幫忙拿物資,男孩子比著誰力氣更大,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大的箱子大家懂的齊心協力一起搬。在這里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們的純樸童真。
河坡小學學生人數稀少,從老師那里了解到鄉村學校人數湊不齊一個班是常事,有些年級總共只有幾個學生,家庭住址不集中,分布在不同的山頭,有的學生上課可能需要翻山越嶺走幾公里的路,但盡管如此,條件再艱難教育不能缺席,在偏遠山區接受教育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堅守,是國家的堅持,現在也是玉蝶的心愿和努力,我們在盡綿薄之力助鄉村教育一臂之力,玉蝶送愛心雖遠但能到達。孩子們拿到自己的書包迫不及待打開看自己的文具是什么顏色,一人一句討論著新文具的顏色可開心雀躍了,全體小朋友穿好校服來到操場上和我們合影,站到孩子們中央合影的時候,人群中有個小男孩穿著拖鞋顯得格外刺眼,這個天氣我們穿著外套也還是能感到涼意,穿涼鞋顯然不合時宜,走的時候叮囑他一會就換上我們送來的新鞋,有兩雙可以換著穿,現在穿涼鞋是會感冒的,不能再穿涼鞋了。我每到一個學校都會跟小朋友說的話就是要好好吃飯,好好學習,他們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吃飯長身體和汲取知識營養這兩件事。
最后一站是坐落在壯觀烏江邊上山脈里的一所小學,到達學校的時間點小朋友本來應該放學了,但知道我們今天會來,還在學校等著我們。我走進一間教室,看到只有一個孩子在教室做作業,教室只有一張老舊的課桌,離黑板不到50公分,經過詢問得知他們班加上他也只有兩個學生,人數最多的年級也只有10個左右的學生。由于人數少所以老師對每個學生都十分熟悉,在這樣條件下老師的堅守更顯得如此難能可貴,她們親手給孩子們穿衣服,囑咐的口吻像極了媽媽。道別的時候老師特意為我們泡了茶端出了水果,讓孩子們鞠躬說謝謝,這里山路崎嶇物資缺乏,但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下,知識和禮貌沒有缺乏。喝完熱茶道別過后已經開始天黑了,我們也該返程了
一路上有些掛念孩子們,真心希望他們能健康茁壯成長,有一個溫暖開心的童年。我們只是玉蝶愛心的歷經者和傳播者,但是身處其中收獲的意義是獨一無二的,受此熏陶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去做這樣的善愿,感恩在公司有這樣的機會去做善愿。我們都深深明白孩子們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和棟梁,深深明白教育的力量可以改變貧困的面貌,玉蝶選擇走遍貴州山區幫助山區孩子,讓我看到了玉蝶助學興黔不忘初心的社會責任感,作為本土企業心系本土貧困山區,盡自己的努力伴孩子們成長。未來我們也肯定能做的更好,走的更遠,因為我們一直在用心和堅持著玉蝶善愿。